不过自今岁将起兵伐夏的消息传到西北诸部,在西北镇军各部立时为之震动,各部将领振奋之余,最想知道的,还是在伐夏一役中各部将进军哪里,在伐夏大军中有着怎样的地位等等等等。
至于是谁领兵伐夏,也在众将关注之列,当然,大军统帅就不用争了,必然是冠军大将军赵石无疑,无论在军中的威望,还是功勋,大秦军中都已无人能与之相比。
但伐夏之战,和之前其他战事不同之处在于,必然是诸路齐进,诸路兵马由谁来领兵,大将军赵石属意于谁,就很值得期待了。
赵石还在平凉的时候,就有许多人进言,送到朝廷的奏折,也很是不少,请托求情之人,简直数不胜数。
西北宿将,军中骁勇,想在此战中独当一面之人,真的是不要太多。
求战欲望是如此之盛,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也变相的表明了,西北军伍这些年的落寞。
当年,西北诸部为无可置疑的为大秦军中支柱,无论朝中,军中,多数朝臣将领,都有着西北任职的经历,在和西夏人漫长的战争当中,也造就了很多像折木清这样的军中大将。
但随着大秦进攻重心的转移,西北镇军最兴旺的时候很快便过去了。
攻灭蜀国时,还是以西北镇军为主力,但那一战,也是对西北镇军打击最大的一战,很多西北强军,在蜀中被乱匪所围,损伤惨重,也顺便拉开了西北镇军没落的开端。
等到大军东出的时候,虽然还有着西北镇军的身影,但他们的地位,已经被潼关守军,以及京军所取代,第一次东征,在魏王李玄道麾下,西北兵马还可和魏王心腹将领们抗衡一时,待得张培贤率兵东出之际,西北兵马却只能乖乖的作为陪衬了。
尤其是兴起于西北镇军的种折两家,渐渐脱离了西军范畴,一家开始立足于殿前司禁军,一家则转向了东军。
这么一来,西北镇军的衰颓之势简直已经到了无可逆转的地步。
无论是兵员,还是粮草辎重,西北镇军开始渐渐落在了殿前司禁军,东军的后面,当年英雄辈出的西北镇军,这些年,却落得这般地步,看着有些凄凉,但实际上,却是大势所趋,并无任何值得奇怪的地方。
没有战事的磨砺,西北民风再是彪悍,也自枉然。
而如果追根溯源的话,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非赵石莫属,起家于凤翔团练,立足于京军羽林卫,攻灭蜀中,扶持殿前司禁军,回京又建国武监,猛虎武胜军,东出之战,征河中青壮,成河中兵马。
又战河东,使得河东守军成型,可以说,随着大将军赵石一路走来,也正是西北镇军渐渐被忽视的重要原因。
不然的话,若是当年,提起沙场征战,谁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西北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