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53章春潮三百万字了,求月票

暮色降临,细雨靡靡。

这是一个恼人的春夜,让人心情也随之变得有些抑郁。

一队巡兵行过,大街上又恢复了宁静。黑夜里,一个男子深一脚浅一脚,来到新武亭侯府侧门前停下。看左右无人,他抬手,轻轻叩击门扉。

片刻后,就听里面传来一个沉厚的声音:“什么人?”

“小人有要事,求见武乡侯。”

“武乡侯?”

门打开来,一个门丁举着火把,脸上露出诧异之色。

“武乡侯是谁?你找错了地方了吧。”

门外男子,脸上蒙着黑纱,身披蓑衣。他轻声道:“请小哥辛苦一趟,只需禀报主人家,自然知晓。”

“等着。”

门丁关上了门,脚步声远去。

大约过了一会儿,就听里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片刻后,侧门复又打开,再次出现的,却是一个陌生的面孔。

“主人家请客人到厢房说话。”

“多谢。”

男子也不犹豫,迈步走进小门。

沿着曲折小路行进,踏着满地桃杏凋零,很快就来到一个偏僻的跨院。

院子里,有两排厢房,寂静无声。

其中一间,点着灯火,几名黑衣男子站在门口。

“主人家就在屋内,客人请进。”

男子再次道了声谢,迈步就走进了房间。门外的黑衣卫士,迅速关闭了房门。

曹朋站在屋中,看着那男子,“你是谁?”

声音清冷,透着一丝威压。

武乡侯这个封爵,是今天在丞相府,曹操私下里与曹朋说起,还没有颁布,知晓的人并不多。可来人一口便唤出‘武乡侯’,说明是曹府来人。

这深更半夜,曹操又在耍什么手段?

来人撤下脸上黑纱,却是一张熟悉的面容。

曹朋记不得此人叫什么名字,但却知道,他是曹氏族人,在曹操身边做事。

“小人曹鉴,奉丞相之名,送一件事物与君侯。”

“什么东西。”

曹鉴也不迟疑,立刻从怀中取出一个细长筒子。筒子是用黑色檀木所制,封口处押着火漆,上面有曹操的印鉴。连同筒子,还有一封书信。

曹朋接过来,看了看檀木筒,又看了看手中书信。

“你且先坐。”

曹朋说着,在炕上坐下。

这房间的床榻,是曹朋命人以北方火炕的形式做成,上面摆放着一个炕几。

他打开了信封,取出书信。

字,是曹操的字,苍劲有力。

内容很简单:这檀木筒内不可以轻易开启,里面的东西至关重要,唯有在最关键时,才可以开启。此事,不得为人知晓。阿福你看完这封信,一定要处理干净。曹鉴虽是族人,却也不可以走漏风声,妥善处置。

最关键时?

曹朋脸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什么时候,是最关键的时候呢?

“有劳兄长辛苦一趟,请回复丞相,我已明白。”

“那小人告辞。”

这曹鉴,恐怕不得曹操所喜,故而才会前来送信。曹朋打开了房门,陪着曹鉴走出来。一只手在暗中朝着身后黑衣卫士做了个手势,而后站在门廊上,驻足不再相送。

这也正常,许都城里,又有多少人值得曹朋,送至大门?

曹鉴没有怀疑,告辞后下了门廊,在两名黑衣卫士的护送下往外走。

曹朋看了他一眼,转身返回屋中。

片刻后,房门敲响。

“公子,办好了。”

“明日一早,送他出城,好好安置。”

“喏!”

曹朋此时睡意全无,坐在炕上,呆呆看着炕几上的檀木筒。

半晌后,他苦笑一声,这老曹还真会耍花招。难道真以为,我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

不过,曹操把这么重要的东西放在曹朋手里,也说明了曹操对曹朋的信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曹操在世一日,曹朋就不会有任何危险……

如此,他可以放心前往西北!

曹操是用这种方式,安抚曹朋的心……

++++++++++++++++++++++++++++++++++++++++++++++++++

次日,曹操正式宣布,进爵曹朋为武乡侯。

武乡在何处?

大汉治下,武乡位于太原。

不过,曹朋这个武乡侯,并不是原来意义的武乡侯。

曹朋这个武乡侯的‘武乡’,是由原河西郡廉县新武亭升级而来。武亭而今,名为武乡。也就是说,曹朋这个武乡侯的准确称呼,应该是:新武乡侯。

而今大汉治下,并无武乡侯这个爵位。

所以曹朋的新武乡侯,代替了武乡侯。想来用不了多久,太原武乡,就将更换名称。

对不少人而言,新武乡侯也好,武乡侯也罢,意义并不大。

真正让人吃惊的,还是曹朋由后将军,进前将军。这才多长时间?曹朋当上后将军,还不到一年,便成为前将军。也就是说,军中几乎无人可以制约曹朋。大将军?而今形同虚设,根本没有人担当;骠骑将军,就是曹操本人。车骑将军,夏侯渊;卫将军,夏侯惇。可这两人,一个是曹朋的丈人,另一个还在养病,和曹朋同样,有着密切往来……

曹朋,这是升官了!

廷尉,前将军……

二十七岁,便达到如此地步,恐怕除了霍去病,无人可以与他相比。

但细想之下,似乎又没什么。

曹朋这些年屡立战功,若不是他偶尔莽撞冲动,恐怕而今至少也能做到卫将军的位子。所以,许多人惊异,却没有太多反对,只是默默观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div>

随后曹操又发布一连串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