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皇后毕竟只有十七岁,对后宫争斗的凶险还估计不足,一上台就摆出一副“母仪天下”的非凡姿态,着手制定后宫规矩,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个得到皇帝擅宠的万氏,于是吴氏寻找借口,把她重重杖责一顿。这样的事情,万氏不能容忍,宪宗也不能容忍。宪宗的废后诏书与先前语气截然不同:“言动轻浮,礼度粗率,留心曲调,习为邪荡”。其个中缘由,当然是万氏从中作祟。</p>
皇后被废是因为万氏不断在宪宗的面前谗言的结果。问题在于,宪宗何以对万氏的“从善如流”而言听计从?宪宗从小和她相处十多年,衣食起居都在她的照料之下,已经须臾不可或缺,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万氏对宪宗早已摸清脾性,投其所好,所谓“机警善迎帝意”,俘获男人的心,在这点上,十几岁的少女显然不是三十几岁成**性的掰腕对手。她可以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让皇帝很少去亲近其他嫔妃,而频繁到她那里“进御”、”宠幸”。每次皇帝驾临,她都精心打扮,身穿戎装前往迎接,每天都让少年天子充满新鲜之感而勃勃兴致。</p>
成化二年(1466),三十七岁的万氏生下第一个皇子,宪宗大喜,视为上天的恩赐,派太监四处祭祀山川,并且册封万氏为皇贵妃。上天似乎和万皇贵妃开了一个大的玩笑,十个月后,她的儿子夭折,而且以后再也没有怀孕。在这种情况下,万皇贵妃是否失去皇帝的擅宠了呢?没有。这个皇帝不同祖辈,而这个女人也更不寻常。</p>
成化四年(1468),宪宗鉴于地震灾变,颁布罪己诏,向全国臣民检讨自己的纰谬、过失,唯独不提擅宠万皇贵妃之事。内阁大学士、首辅彭时向皇帝进谏,强调:外廷大政固然应当优先,后宫乃朝廷根本,尤为重要,不可忽略,民间谚语说“子出多母”,陛下嫔妃众多,为何子嗣不繁?原因在于陛下爱有所专,而专宠者已过生育之期。希望陛下“均恩爱”,为宗社大计慎重考虑。宪宗也知道,这是在暗指万皇贵妃已经年近四十,过了生育的最佳年龄,“均恩爱”的建议是出于一片忠心。但是,他实在不愿意“均恩爱”,只当是耳旁风吹过。礼科给事中魏元等人眼看皇帝置之不理,联名上疏,借口星变,影射擅宠的万皇贵妃,说:陛下富有青春,而无皇子,原因是专情于一人。此乃宗社大计,难道陛下不求“固国本,安民心”吗?十三道御史康允韶和吏部左侍郎张公等人也纷纷劝谏,希望皇上对其他嫔妃广施“恩泽”,“以广子嗣”。宪宗对此有些不耐烦了,在他们的奏折上用红笔批复道:“宫中之事,朕自有处置。”那意思是,后宫的事情是朕的家事,朕自有主张,尔等不必说三道四。</p>
次年四月,柏贤妃所生的二皇子朱祐极出世,汹涌的议论才稍稍缓解。</p>
万皇贵妃依然擅宠如故。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万安进入内阁,参与机务,此人外表宽厚内里狡诘,大权在握以后,每天考虑的是如何通路子、搞关系,巴结太监,作为内援。他知道万皇贵妃宠冠后宫,通过太监向她献殷勤,因为同姓,自称是万皇贵妃的弟弟。万皇贵妃正苦于没有门阀外戚,大喜过望,要她的亲弟锦衣卫都指挥使万喜,与万安打成一片。万安的妻子可以随意进出后宫,万安也由此对宫中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p>
然而朱祐极命运不济,封为太子还不到三年便离奇死去。宪宗为此伤痛欲绝,而正当他无望,想在诸多侄子择一太子之时,门监张敏却道出他还有一子朱佑樘,可没过多久,朱佑樘生母暴病死亡,门监张敏吞金**......</p>
“想得怎样?我们之间还有无合作的可能?”见朱钦低头沉思,万皇贵妃连忙问讯。</p>
“恕朱钦不能应承,别说是皇上还有个儿子朱祐樘,他即便是没有儿子,我朱钦也不会去蹚皇室的这塘浑水,再说,宪宗的侄子多也,为何非要找我这个从未相认的皇室亲戚?”</p>
“你朱钦还真是个不知好歹的坏东西,你有两个儿子,让其中一个当本宫和皇上的领养儿子有何不妥,有何吃亏?况且是让他成为日后的太子,将来的皇帝,别听那些大臣的胡言乱语,什么朱祐樘,皇室又哪来的朱祐樘?那个朱祐樘只是一些不怀好意,为了个人目的的朝中官员用来蒙蔽皇上的一个虚设的月下舞影而已,其目的是要本宫失宠,让佞臣得利,从而推翻我大明朝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