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章群英汇聚,策论‘变法’

治平四年三月,一个多月前的恩科旨意一下,天下各地踌躇满志的士子和屡试不第的读书人蜂拥前往各州治所和汴京开封城准备参加科举。</p>

恩科与正式科举程序差不多,但对于屡试不第的读书人却是放宽了限制,大大增加了录取率,也是以名为恩科。</p>

江南道,数个风华正茂的士子正在高谈阔论。</p>

“诸位兄台,此次恩科大家可都愿前去考取功名?”其中一人激动道。</p>

“恩科乃为下品,是陛下对屡试不第之人的恩赐,我要考就当和天下那些真正的英杰比试。”</p>

程颢傲声道:“我待明年三年一度的科举盛世再去。”</p>

旁边的程颐也认同点头,双目中充满了英气。</p>

“我这次要去。”周敦颐摇头道:“苦学十多年,就是为了一朝能为官一方,造福黎民,对于恩科的名声高低我并不在意。”</p>

那人最后望向旁边雄伟的青年道:“叔大,你呢?”</p>

听到问他,众人全都不禁望过去。</p>

只见青年面色平静,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明明只是个待考的学子,但却似自有一股深沉气度在那,令望者不由生出敬重之心。</p>

青年昂声道:“大丈夫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上报效国家,下安存百姓,现逢新皇登基,正是我辈大展身手之时,岂能不去?”</p>

“说的好,不愧为张叔大,州试和省试都为第一,待得最后殿试若能再次勇得头名,就是我大宋立国以来第二个‘大三元’满贯得主了。”</p>

周邦彦大肆称赞道。</p>

大三元,即为州试第一的解元,省试第一的会元,和最后殿试第一的状元,连为第一者,统称大三元。</p>

自本朝以来,唯一一个三场第一者,只有当今的文坛领袖兼当朝宰辅之一欧阳修。</p>

可想而知‘大三元’蕴含的含金量。</p>

前些年名满天下的苏轼本来也可能获得此誉,但因为意外,恰逢主考的欧阳修误认为他是自己的弟子曾巩,为避嫌所以特意压低了一点名次,导致遗憾错过。</p>

程颢程颐两兄弟眼中也难掩羡慕之色,但也激起了他们的傲气。</p>

他们虽然不可能得大三元,但走正统科举道路,更能证明他们的真才实学!</p>

绝不输于眼前字叔大名为张居正的青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