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并非是未来理学大家朱熹的原创。</p>
朱熹只能算是在‘二程’的基础上集大成而已。</p>
而程颢与程颐两人在答卷上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在这个时代也并非与后世批驳的观点一样。</p>
存天理,灭人欲,不是为了探究真理而灭绝人性,而是在满足基础的欲望后,把多余的欲望如**欲、贪欲等欲望拔除,多多将时间用在探究真理上。</p>
这也是赵顼在知道‘二程’在后世名声并不算好但却还直接钦点两人为第一第二名的原因。</p>
后世很多人抓着‘存天理,灭人欲’的表面意思批判,根本就是大错特错。</p>
想来也正常,二程、朱熹等能在宋朝成为大儒,后面朝代又进行传唱,难道古代的人就都是**不成?</p>
能成就大家,自然有着其真才实学。</p>
最有意思的是,赵顼在这两份答卷上还分别看到了‘心学’和‘格物致知’的概念。</p>
前者不用说,被称为华夏两个半圣人之一的王阳明的最大成就就是《心学》。</p>
而‘格物致知’也是朱熹和王阳明的重要学术之一。</p>
并且严格来讲,‘格物致知’本意是万物都有理,只需深刻探究,就能获得‘真理’的存在,这简直就是古代科学的最早纲义。</p>
所以赵顼也不由产生重点培养两人的想法。</p>
听到盛明兰回答,赵顼笑着点头,虽然把圣人言论就奉行为真理的想法有些不对,但这句话确实没错。</p>
他想了想朝外面道:“李宪,让程颢和程颐过来。”</p>
“是。”</p>
没过多久,队伍停下,程颢和程颐匆忙前来拜见道:“学生参见陛下。”</p>
因为两人连官职都没来得及任命就被带了出来,所以自称学生。</p>
赵顼掀开车帘,看了两人一眼,只见程颢程颐都为温润君子的书生模样,他暗暗点头,继而目光转向绵延无尽的官道上道:</p>
“知道朕此趟巡察天下为什么带上你们二人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