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六章修复水平吊打于博洋求自定,求全定,求一切

箫寒噗嗤一笑,道:“常言道,物以稀为贵。送礼讲究的是精,而不是量,慈禧太后什么没有见过?如果这东西的存世数量这么多,恐怕在慈禧太后的眼里,它的价值都不如一碗小米粥。”</p>

听了这话,大家都是哈哈大笑,不过仔细又一想,这番话确实有一定道理。</p>

据说当年大奸臣高俅从海外购得两颗世界上仅存的稀世明珠,每一颗价值五千万两白银,可是他刚刚到手,便将其中一颗砸碎了。</p>

随从都很疑惑,问他为什么要白白浪费五千万两。</p>

高俅向随从解释,如果世界上有两颗的话,那么每一颗都价值五千万,虽然很贵重,但始终有价格,可如果只有一颗的话,那么它就是无价之宝。</p>

也就是凭着这颗稀世明珠,高俅才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从此仕途一马平川。</p>

这则故事广为流传,为后世送礼无门的人指明了道路,跟“奇货可居”的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过手段更为果决。</p>

顿了顿,箫寒又问道:“请问,两对儿是几个?”</p>

于博洋早就已经不耐烦了,没好气的说道:“当然是四个了。”</p>

箫寒道:“这就对了,清朝时,在广东话中,四的谐音是“死”,送一个这么不吉利的数字,那位广东提督怕是嫌命太长了吧?”</p>

李颖在一旁听了很久,此时忍不住插嘴道:“真是强词夺理,封建迷信的东西,怎么能够拿来当证据?”</p>

箫寒白了她一眼,道:“强词夺理的应该是你,不要忘了,华夏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是靠着封建迷信来治理天下的,皇帝自称为上天之子,便是这个道理。”</p>

箫寒的一番话乍听起来似乎是强词夺理,但仔细一想,确实有几分道理。</p>

作为朝政的实际操作者,慈禧太后十分信奉迷信,曾经有位大臣在她大寿之际送西洋钟作寿礼。因为“送钟”谐音“送终”,这位大臣一家都被斩首。这位广东提督的“送死”跟“送终”可以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p>

作为一名修复师,不但要懂修复,更是要精通历史、古玩鉴赏,甚至还要涉猎民间习俗、各种忌讳,同为修复师的于博洋自然也明白这些,当即脸色惨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