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皇城御极殿内,皇帝、太监、太子、宰相、大将军,五个人默契的保持着沉默。</p>
许久,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打破了沉寂,“陛下,微臣斗胆问一句,这密报从何而来?所述内容真实可靠吗?”发问者,正是大将军赵浚,但看他肥硕的身体,根本想象不出他是一个曾经征战沙场的宿将。</p>
魏帝望向他,一字一顿的说:“可……靠..…”</p>
赵浚见魏帝回答的如此坚决,而且并未说明密报来处,便知道关于密报来源,不是他能知晓的,也就不多问了。</p>
根据密报内容,赵浚继续说道:“十年前我们和北汉结下盟约,互不侵犯,各自休养生息。十年间,虽然两国恪守盟约,但我们魏国灾害不断,十年间国力不增反降,而北汉国,在这十年间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其对外征战,也因为横空出世的宇文霸,这个不世出的帅才,而未尝一败,北汉国吞并周边小国,国力大增,此时士气正盛。臣以为,我大魏此时国力不济,而兵士又久疏战阵,校场训练和沙场磨炼毕竟有区别,所以,现在不宜与北汉正面硬碰硬的交战。既然已经知晓了北汉意图,我们不妨派出使节前往北汉,与其谈判,一方面探一探北汉的虚实,做到知己知彼,同时也是拖延一下时间,为可能的战争争取出充分的准备时间;另一方面也了解一下北汉国主发动战事的原因,看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或者是小人从中作梗,如果有,我们向北汉解释清楚就好了,化干戈为玉帛,让战事消于未发。”</p>
“大将军,好大的胆子!”宰相王诚二目圆睁,对着赵浚气冲冲的说道,“还未开战,就自己矮了三分,误会,有什么误会!北汉国主就是想要我大魏的江山,有什么误会!?大将军十年不曾征战,胆子为何越发的小了,还是当年威震边关的骠骑将军吗?刚才你可还说兵士们每日操练,保国无虑,为何此刻又不能一战了?”</p>
“王相国误会我了,我可没说不能一战,也没说要比北汉矮三分,我的意思是咱们国力目前不能支撑长时间的军事行动,所以,如果能不打,尽量就不打!”赵浚急忙辩白道。赵浚心中暗想,宰相突然的发难毫无缘由啊,似乎根本没有听清自己说了什么,什么情况,我哪里得罪他了。</p>
“大将军这是在埋怨我不称职了!好,身为宰相,不能为国家充盈国库,不能为战事积蓄粮草,是我的失职,是我在宰相位上尸位素餐了,那这宰相还请大将军来做吧!”宰相王诚说着把官帽从头上拿下来,往赵浚手里塞,赵浚哪敢接啊,慌不迭的连连后退。</p>
魏帝虚弱的坐在龙椅上,看着两位权臣的表演,面无表情……</p>
此刻,在旁未曾发一言的太子说话了,“两位柱国,此刻不是怄气的时候,平常你们两个斗气就罢了,今天,可不是时候,父皇叫我们来,是商讨对策的”,说着,太子转过身向魏帝深行一礼,道:“不知父皇有什么谕示臣等的?”</p>
魏帝看着太子,强提一口气,说道:“朕……朕还不曾有什么要谕示的……太子有何对策……不妨说说……”</p>
太子向魏帝又施一礼,道:“那儿臣就说说我的想法,北汉国十年来不断壮大,国主野心不断膨胀,已经有了称霸之心,这次北汉兴兵而来,必是做好了万全准备,而且是志在必得,任何人都阻挡不了北汉此次的进军,外交使者去了,恐怕无法完成任务,而且是有去无回。</p>
儿臣以为,北汉此次进军,无外乎两种选择,一则速战,集中兵力,猛攻强关,各个击破,直达龙城,这种作战方法速度快,但是对北汉来说,伤亡可能会很大;一则就是围城消耗了,这对北汉来说,伤亡会更少。北汉料定,面对围城,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必然会不断的增派援军和粮草,而北汉围城也必会有一阙,给我们留下士兵和物资的通路,我想在这个通路上,兵好过,粮难保。我们若是不增不派不驰援,而让守城官兵死守,北汉军则会转用第一种猛攻之法快速夺城。</p>
北汉知道我们物资匮乏,不能久战,必然采用围城消耗策略,等到我大魏国力衰竭,战力重耗,溃败也就在一瞬间了,而北汉不仅保证了兵力的最小损耗,还白得了我大魏的江山。</p>
所以,儿臣以为,以目前大魏的国力来看,无论北汉采取何种战略,我们都当以速战,集中优势兵力,一战而定,方有机会变被动为主动,拒敌于国门之外。”</p>
皇帝听罢,勉强的点了点头,以示赞同,随后把目光投向了大将军赵浚。因为这番论述,原本应该出自赵将军之口。</p>
赵浚见皇帝望向他,连忙说道:“太子方才的分析的很有道理,讲解的也很细致,这也正是臣方才所思,但微臣要问一下,太子可知,北汉二十万大军何时发兵,欲攻何城?如若不知,我们又该何时集结兵力,到何城驻防?这些若都不知,我们又怎能准确及时的组织大军?况且太子方才所言,似乎我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很难毕其功于一役啊!”</p>
太子一听,顿时愕然,心想:“是啊,等到兵临城下,再集结兵力已经来不及了。”</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