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轻侯没有正面回答“你觉得有何打算?”</p>
“举人之后,就是贡士、进士。进士之后就是做官。只是主人恐怕不愿意做官吧。”</p>
“这历史大势,我已经说过了。此时做官,好比住进危楼。即便是免费送,我也不住。”</p>
“那如果考中了进士,又不去做官?”</p>
吕轻侯知道吕不韦心中的疑惑,自己现在是解元还好,如果中了状元,皇帝钦点。之后自己又不想做官,岂不是让皇帝很难堪,也对自己非常不利。虽说没人明文规定中了进士一定要做官,但不做官总好像不太正常一样。</p>
“如果名次不太高的话,不做官倒也无妨。包拯,著名的包青天,在二十八岁那年即考中进士,被录取在进士甲科前三十名之内,之后却没去做官。直到十年之后,三十八岁的包拯才开始离家外出做官。”吕轻侯之前看过《少年包青天》,对背后的历史故事也很有兴趣,就去了解了一些生平。</p>
吕不韦同样也早有准备,这一段时间也看了不少书,“如此也好。此外我看宋史之中,还有一个著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当时杨时本来已考中进士,却不愿做官,专喜研究学问。他仰慕著名理学家、宋代程朱学派创始人之一程颐的学问和人品,跑到湖南程颐那里求教。如今朝廷推崇程朱理学,也不妨以此为借口,专心研究学问。”</p>
吕轻侯摸了摸腰间的笔杆,说“本来我也没有打算考进士,系统中也没有任务。只是中举之后,愈发体会到功名的重要性。如果单靠经商,我如何能认识那么多人,受人尊敬,还得了田产和宅院?”</p>
吕不韦点头道“确是如此,当今重文轻武,不以军功论高下,科举实在是捷径中的捷径。如能中个进士出身,很多商业上的小伎俩就完全不需要了。”</p>
“不过这进士靠的不仅是才学,单纯背书,作用有限。而且过年之后,就要到京城去‘行卷’,大明虽然风雨飘摇,但仍旧人才济济,我也未必能中。”吕轻侯没有那么自信,进京赶考,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因素。</p>
“行卷”就是一大考试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在考试之前刷存在感,把自己的作品送给社会名流点评,以博取知名度。获得了好评,就好比有了推荐信。此外一些学子还通过结社的方式壮大力量,谋求社会影响力。</p>
吕不韦又说“既然系统没有任务,那即便明年不中也没什么,就当去京城了解一些情况,结交一些人才,总是有益的。为今之计,还是要利用好主人的解元之名,尽快变现为好。”</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吕轻侯说了《红楼梦》的事情,吕不韦又提到“既然主人在太原城看了戏,何不也创作戏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