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章提前出现的保定军校

就在海州民团开始转化为沈家军的时候,清帝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湘军的缔造者曾国藩病逝,二是淮军领袖李鸿章进京。曾国藩对清帝国的重要性不亚于再造大唐的郭子仪,太平天国席卷天下之时,是他挺身而出,血战十余年方才平定。但是曾国藩最让人佩服的,还是他卓越的眼光。就连同为对手的石达开都赞叹曾国藩识拔贤将,规划精密,无间可循,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都受过曾国藩的提拔与帮助,可以说后期的清帝国能续命几十年,曾国藩居功至伟。</p>

李鸿章作为曾国藩归隐后,清帝国最强军队淮军的一把手,进京受封对于各地民团来说也未必是什么好事。此时的淮军还不是历史上被当猪养了几十年后,直接被送到**的那支军队,刚刚平了太平天国的淮军正是骁勇善战之时,兵力更是有七万人之多,放在哪个朝代都是不能忽视的一支强军。用的好了,甚至可以决定天下大势。出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可以说掌握了天下膏腴之地,财力大增,而作为交换,淮军则被大规模裁撤,更为重要的是,李鸿章出面劝说各地士绅,开始逐步解散民团。不过此举倒是遭到了很多士绅的反对,收效甚微,所以李鸿章干脆另辟蹊径,上奏朝廷,打算设立军校,并给各个民团分配上学名额。</p>

这一招可是相当歹毒的,能去军校上学的,自然不能是底层连字都不认识的大头兵,肯定是要受过一定教育的,尤其是军校设在直隶,靠近京城,那就不能随便派人过去,否则容易被朝廷里的人拉拢,这样就得是和各地民团掌权者关系亲近之人才行。如此一来,就相当于变相的拿捏住了一批人质,再裁撤民团就容易多了。</p>

不过曹明伟听说这一消息的时候还是相当的惊讶,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后,主要的精力应该是在搂钱上才对,历史上好像没有李鸿章创办军校的纪录。第一所近代军校好像还是北洋时期的保定军校,不过为了裁撤各地越发壮大的民团,李鸿章终于还是憋出了这个大招。</p>

李鸿章本打算将军校设立在京城旁边,不过却遭到了满清贵族的反对,无奈之下将校址移到了保定,于是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保定军校就此诞生。现在的李鸿章所面临的形式其实要比几十年后的北洋好得多,重要的是湘军淮军乃是现在清帝国两大重要武装力量,朝廷必须要倚仗李鸿章才行,否则湘军淮军一旦合流,目前的满清是难以抵挡的。</p>

历史上的保定军校其实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一样,都是培养初级军官的,要是上升到师一级,得去陆大才行。这也是历史上为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回国后,普遍水平不佳的原因,让他们当营连长当然是可以胜任的,但是当时归国的陆士生很多都凭借留学经历跃居高位,自然大都有些捉襟见肘了。</p>

但是李鸿章和朝廷的本意并非是要培养初级军官,因为这样对民团们的吸引力就不够了,所以干脆将保定军校办成了一条龙式服务,从初级军官到高级军官都放进一个学校培训,当然这也有李鸿章整合全国势力的小九九在里边,至于能不能实现就是两说了。</p>

培训初级军官的学院划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五科,其实也就类似于今日大学的五个学院,每个学院还有自己的课程和教官,学习战术、筑城、兵器、交通门课,以及军制学、外语、野外拉练等科目。不得不说这样的制度还是有一定科学性的,毕竟初级军官一般不会有独自掌军的机会,能把自己负责的那一块事情做好就足够了,培养两年就可以拎去部队干活了。</p>

培养高级军官的当然就不能教这么基本的东西了,其重点培养的就是学员的联合与合同作战能力,运用军事政策的能力和战略能力,所以教授科目分为三个学期,每个学期一年,第一学期教授课程主要有:各国历史、各国地理、军制学、军器学、筑垒学、地形学、交通学、卫生学、马学、教育军队法、各队战法、混成协标图上战法、就地讲演战法、野外战术实施、指挥各种队伍法、马术。第二学期的课程主要有:陆军经理、军政战史、混成协标(相当于旅团)图上战法、一镇(相当于师)图上战法、兵棋、野外讲演战法、参谋旅行、出师计划、辎重勤务、兵站勤务、输送学、地形侦察、兵要地理、要塞战法、海战要略、战略学、教育军队法、国法学、指挥各种队伍法、马术、见学旅行。第三学期课程有下列各项:野操计划、秋操计划、出师计划、作战计划、兵站勤务、创设军队计划、战略学、战史、一镇及一军团上战法、海战要略、兵要地理、教授兵棋法、参谋旅行、要塞战法、各队新战法、指挥各队伍法、图法学、国际法学、见学旅行。其中,现地战术作业和各种参观旅行,均在每年春秋各举行一次,每次二至三周。</p>

这样一来,就可以说是相对比较完善了,至少能赶上国际水平了。由于李鸿章本来就经常雇用洋人为自己训练部队和打仗,所以通过这些洋人和各自国内的同学联系,挖来上百名教官。其中dé国的普鲁士军官是李鸿章最为青睐的。实际上普鲁士军官团与唐朝时的将门世家颇为类似,经常祖祖辈辈都是军官,而且这些军官并没有像宋明两朝那样被文官压制,普鲁士军事贵族本身就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之一,这使得其在作战能力方面有着绝大多数国家的军官都难以比拟的优势。教官中第二受欢迎的就是法国,他们常年作为欧洲陆军最强国家,历史底蕴总是有的,至少在目前的清帝国眼里,法国都是欧洲仅次于ying国的强国。反倒是米国人不是那么受欢迎,刚刚结束南北战争没多久的米国军队其实战斗力已经相当可观了,目前他们正在大举进攻印第安人的土地,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退役的潮流,很多军官失业,正在艰难的找生计,所以有些米国军官还是跑来了清帝国。</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至于后世被吹上天的日本军官,目前还在国内忙着倒幕运动呢,而且甲午战争前,压根没人看得上他们。别忘了现在淮军和湘军还没被养成猪呢,一帮久经沙场的老将正闲着无聊呢,李鸿章干脆把这些人也往保定军校里塞。特别是淮军头号大将刘铭传,这家伙一路攻城拔寨,屡屡以弱胜强,以寡击众,28岁那年就成了淮军内部仅次于李鸿章的二把手,后因战功晋升一等男爵。但是李鸿章势力的膨胀已经引起了清廷的忌惮,李鸿章身负天下之望,清廷不敢动他,就把火力集中到了刘铭传身上,李鸿章几次保举刘铭传担任陕西巡抚都没能成功,这样刘铭传心中颇为愤懑,遂打算以退为进,主动请病假回家躺着。不料刚一回家,自己的手下就发生了哗变,结果他**还没坐热,就真的被清廷给革职了。这让刘铭传有些心灰意冷,退志更坚,打算就在老家种地了,不过李鸿章办保定军校,又把他给拎出来了。毕竟老刘论战绩,天下都没几个人能压过他一头,那是真正的一流悍将。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自然不好兼任保定军校校长,但是为了保证对保定军校的掌控力,不让自己地里长出别人家的庄稼,需要一个够分量也够强悍的人坐镇保定军校。清廷当然不愿意把这头猛虎再放出来,于是坚决反对刘铭传担任校长,不过清廷当初摆了李鸿章一道,现在还要咄咄逼人,李鸿章自然就不客气了,直接甩一下一句:这也是七万淮军的意思。清廷就不敢吱声了,说到底,李鸿章大军已经开进天津了,清廷只能哄着他按照清廷的游戏规则来,要是把他逼急了掀桌子,吃亏的还是清廷,只不过那样同样不符合李鸿章的利益罢了。</p>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p>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25日到6月27日)</p>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