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八十二章

沈瑄很客气,除了一身的煞气不敢让人靠近,态度难得的温和。</p>

李庆青仿佛热天浇了凉水,通体舒泰。</p>

商家也纷纷暗道,定国公同传言大不相同。观其容貌言行,哪里是个杀神,分明是钟鸣鼎食之家,圣人教化的王侯子弟。</p>

朱能抚须浅笑,一段时日不见,贤弟行事愈发周密,可喜!</p>

回京之后,定要选家中子弟送往顺天大宁,不求闻达于世,只求不堕武将子弟之名。躺在膏粱堆上,不可能出息,武将家的儿孙就该真刀**的沙场拼杀,才能成就一身本领。</p>

安南平定了,鞑靼和瓦剌仍有仗打。</p>

汉王赵王的封地都在北疆,如果天子对北边大漠没想法,朱能敢把脑袋揪下来当球踢!</p>

一场接风宴,沈瑄没醉,朱能反倒先醉了。</p>

孟清和没胆子和两位国公爷拼酒,只能捧起饭碗,化郁闷为饭量,横扫三分之一的桌面。放下饭碗,直打饱嗝,仍是觉得不够本。</p>

殊不知,陪坐的李庆青等人早被惊得瞪大了双眼。</p>

近一年的时间,他们竟不知,兴宁伯的饭量是如此惊人!</p>

难怪会一门心思的买粮种地了……如果边军都是这等饭量,单靠中原出产的粮食的确不够吃。</p>

美好的误会,就这样造成了。</p>

当然,李县令等人也喝酒上了头,否则也不会产生这样看似荒谬的想法。</p>

成国公喝醉,被抬了下去。</p>

定国公放下酒杯,端起饭碗,继兴宁伯之后,再次以饭量震慑众人。</p>

宴罢,李县令等人各回各家,做梦都是一副震惊的表情。隔日酒醒,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族人,备好钱钞,寻找关系,到安南买地种粮。</p>

凭祥豪族的举动带动了广西云南各地的商人,在永乐帝还没决定是否将安南装进自己的碗里,半个安南已经被明朝的商人买了下来。</p>

到后来,购买安南土地的商家,背后都有了朝廷的影子。</p>

武装起来的边民和退-役的卫军陆续进驻,安南的土人也纷纷投靠,许多明朝商人开始雇佣这些土人作为佃农。</p>

在利益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安南土人只知大明,不知安南。更有军民耆老奏请,陈氏早被黎氏断了宗嗣,肯定是找不到了。安南本就是华夏的一部分,大明既已在此设立都指挥使司,不如连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一并设立,大家都愿意归入大明,重拾华夏衣冠。</p>

这样的结果令朝廷中诸公傻眼,也让周边临封胆寒。如果明朝也在自己境内如此行事,该当如何?</p>

对此,永乐帝明面表示,朕乃仁义之君,绝不会肆意吞并邻邦。大家尽管放心!背地里却笑得停也停不住,有钱就是好啊!</p>

“仁义之主,不兴征伐,不侵邻邦。”</p>

不过,大明不出兵-征-讨,但商人出钱买地,当地之民愿意投向大明,也是没办法的事。</p>

没办法,谁让咱有钱呢!</p>

沈瑄在凭祥停留五日,恰好赶上户部来人抵达。</p>

孟伯爷以身体不适为由,将事情一推,出面的换成了成国公和定国公。</p>

作为朝廷代表,户部右侍郎李文郁顿时压力山大。和兴宁伯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和这两位,基本不可能。</p>

“两位国公,这个价格是否合适?”</p>

李侍郎给出户部商定的条款,朱能直接推给沈瑄,沈瑄道:“去县衙,请李县令。”</p>

李庆青匆匆赶到,了解了情况,同户部的粮食交易,便直接由县衙接手。</p>

与商人牵线搭桥的工作,李县令更熟。又有了同户部侍郎攀交情的机会,李县令对定国公的感激,瞬间提高十个百分点。</p>

将事情推给李庆青,朱能和沈瑄都不再插手。</p>

孟伯爷知道的道理,两人岂会不知。之所以露这一面,不过是给户部提醒,此事涉及面广,最好按照最正规的程序,最合理的价格操作。出了岔子,后果不是几个人能担待的。</p>

“兴宁伯有大才。”朱能站在廊檐下,貌似不经意的说道,“回京之后,贤弟可有打算?”</p>

“自当唯天子命是从。”</p>

朱能没接话,眺望远处,忽然笑了,“此言甚是,为兄却是想多了。不过,经此一病,为兄却是不适合再带兵,家中有几个不成器的,贤弟帮帮忙,如何?”</p>

“兄长吩咐,瑄自不容辞。”</p>

两位国公爷就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讨论时,孟伯爷正趴在榻上睡得昏天暗地。</p>

所谓的身体不适绝非借口,而是事实。</p>

于此同时,留在安南的征讨大军,一边寻访陈氏子孙,一边抓捕黎氏宗族,黎季牦灭了陈氏一族,报应不爽,黎氏也将步上后尘。</p>

朝堂之上,户部粮食的问题解决,大臣们开始讨论,如果陈氏子孙遍寻不着,该如何处置安南的问题,再立新姓,还是将其划入大明版图。</p>

海面上,满载着西洋方物,携带数国使节的郑和船队,也离开了此次出访的最后目的地古里,扬帆回航。</p>

郑和同王景弘站在船头,一样的感慨,一样的泪流满面。</p>

还能活着回到大明的土地,当真是不容易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