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一个李博文,这人却是有些惫懒,富贵荣华,还是屋无片瓦,都是一个样子,对府中钱财看的紧,但你若是给他万两黄金,不几日就能花个干净,身上没有一个铜钱,却也能活的逍遥。
以前还有些科考晋身的念头,但自从入得赵石府邸,吃穿不愁,还由老太太做主,收了两房小妾之后,就再没了上进的心思,饱食终日,养的是白白胖胖,早非昔日落拓模样可比了。
既然几人都无意于宦途,赵石也不强求,只是命南十八写了个折子,不是就是荐举个人上去吗?也是好找,身边这几位不成,那就换上一个,远在汉中的那位宁向岳字北山的就不错嘛。
这人虽只一面之缘,但却能看出,此人做官儿的心思可是热的很呢,才干也是非凡,不但在一月之内招抚蛮族下山,且还让汉中几个蛮王倾力而出,投军效命,算得上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加上在成都曾来他这里拜见的几个蜀国旧臣,乱七八糟的报上去七八个,也不管什么陛下,朝廷的作何想法,与旁人又有何不同,反正是不管不顾的举荐了上去,是一心为国也好,是虚应故事也罢,总之也算个回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div>
不过和京师各处,或是举荐自己府中幕僚,或是自家门下比起来,他这般做法,也是毁誉参半,不一而足。
叫好的都说得胜伯大公无私,事事为公,不徇私情,不但于国有功,且能秉持公义,实乃朝廷栋梁。
说怪话也不是没有,多数是说得胜伯挥兵平乱,却弄的蜀中十室九空,而今却还要举荐私人,且皆为蜀人,着实让人不解。
诛心些的则说,得胜伯封赏一直未下,难道是其人是在暗示朝廷,想弄个蜀侯回去?
赵石却管不得那许多,而此时的大秦也未有如宋明两朝般,一有议论,便弄得沸沸扬扬,竟能左右国政的地步。
之后赵石也就彻底清闲了下来,府中平静,过的也就舒心,早晨起来舒展筋骨,再泡上一会儿温泉,便到石头娘那里吃早饭,上午时光,多数就是去逗弄自己儿子。
小家伙其实健壮的很,连爬带滚的,他这里动戳戳,西拍拍,如逗猫狗的做法,多数时候都是弄的小人嚎啕大哭作为终结,不过府中除了石头娘外,就他最大,下人婆子看的战战兢兢,却不敢上去说上哪怕一句,惜红身为小人娘亲,虽是心疼,但见赵石对儿子如此疼爱,也只有欢喜的份儿,却也不愿多管,以免老爷生厌。
就这般,没几日,小人见了赵石便如鼠见猫,不等他逗弄,就下意识的咧开小嘴,大哭不止,弄的赵石尴尬不已。
不过相对于后世的男人,他却已幸福太多,起码孩子的吃喝拉撒却都不用他操心,自有人料理的妥妥当当,更不用半夜三更被孩子吵醒,每日见时,小人都是一副清清爽爽,胖胖乎乎的小模样,虽说小人每日见了他多数都是啼哭不止,但他还是乐此不疲,旁人不敢说他,只有陈常寿夫妻两个颇有微词,却被他自动的无视了。
除了逗弄儿子,下午时便要做些功课了,说是习文练武有些夸张,只是习字读书还是免不了的,府中有南十八,陈常寿这样的大家,也不用请什么老师。
他这里文字功底自不用提,也就是当年在巩义县时学了一些,后来在景王府跟着陈老先生也读过一阵子书,但说起来,那二位一个教的不甚用心,一个虽是当代大家,学识渊博,但也没真把他当个读书种子般来教。
这般算下来,别说那些之乎者也的诸子百家,即便是蒙童之学他都是一知半解,要说武人一个大字不识的多了去了,但能到赵石这般地位,学问又如此不堪的,却也只他独一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