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99章龙盘虎踞春秋事劝谏

而汉人的文字体系如此完善,何不传之于草原,久之,胡人书写汉家问文字,出口的也是汉家言语,就算风俗有异,但流传于草原,记录以文字者,皆为汉家之学,百年过后,胡人汉人又能有什么区别呢?

这个说的挺新鲜,赵石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胡人要是没了自己的文字,其实也就不能以一个族类出现了。

北方的胡人,说实话,除了少数族裔,跟汉人长的其实并没多少分别,黑头发黑眼睛,如果再说的是汉话,过的久了,彻底禁绝胡人文字流传,谁还能分得清胡人汉人?

当然,他也不是没去过草原。。。。。。。。。。

书生们张口闭口教化天下,到了如今胡人还是胡人,汉人还是汉人,也是有着原因的。

除了读书人不愿意去苦寒之地外,恐怕草原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草原地广人稀,文字流传本就艰难,想想,连吃都吃不饱,穿都穿不暖,还哪里有心学习什么文字?

这些艰难之处,在靖胡策中看不到,糊弄旁人也许有余,但绝对糊弄不了赵石。

这根本不是派几个人去草原进行文化传播那么简单,如果要去做,就需要有长远的打算,文明的碰撞,不是相互搏杀,可以一瞬间定胜负,需要许许多多的人为此努力。

而照汉家王朝的走向,很可能,这样的任务,在文明没有质的飞越之前,根本无法完成。。。。。。。。

不过,到底是一条不错的路径,可以走一走。

赵石想象了一下,当蒙古人,乃蛮人,鞑靼人,以及西域诸国,不再有自己文字的话,那又是怎样一种景象呢?

在千年之后,他们是不是还能勉强维持一个整体族群存在呢?

赵石不知道,也不会去深想,他只是觉得,这个主意其实挺不错的。

而这还没完。

文字之后,便是货币,用这个时代的话说,就是银钱。

李之问认为,草原人崇尚贸易,对商人之尊重,绝非汉家可比。

但他们的交易手段,却极其落后,多数都是以物易物,即便是西域各国的金沙,在草原上也不能流通。

若大秦制钱,能得胡人诸部认同,得以在草原流转通用,也许,日后稍许金银,便胜却数万雄兵。

这不是李之问在开玩笑,他举了几个例子。。。。。。。。。。。

最有力的一个就是,假设大秦制钱通行于草原,那么,但有不臣,只需战前以金银买其牛羊,也许,不用出兵,几个冬天过后,这个部落也就自然而然的消亡于草原之上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div>

在赵石看来,几个例子虽然都不很恰当,但也可以称之为远见卓识了。

用经济手段,来控制敌国命脉,话费少许,收益却是可观。

赵石暗自叹息,李之问果然没有白费了这几年光阴,其人之见识,胜却无数饱读之人。

就算是他,这些年来,也只专心于兵戈之事,没有虑及于此,却是浪费了老天爷的不少恩赐。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些手段,事先若没人提及,让他想上几天几夜,也不一定能够想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