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笑道,“我父亲、舅舅、姑父,怕是都要大失所望,我父亲又要着急上火地打我。”薛潘顿时歇了,宝玉想了想又道,“将来总有和他们算的时候,这次就先这样罢,淮扬不必去了。”贾赦、贾珍这才放下心来。</p>
撇开贾赦等人,宝玉找了贾敬,让贾敬转托打探,盐商背后,有没有人和贾府不对付,耗时半月,竟是一无所获。</p>
贾敬道,“其实,这就已经是明摆着的了。”</p>
宝玉点头,又给林如海去信,请他这巡盐御史转托问问,假如要在盐商中扶人,该让底下人去拜哪些码头。十余日后,林如海回信,列了一些人,其中就有忠顺王爷。</p>
贾珍将八万两银子,并先前带回的两万两,都交给宝玉,宝玉仍是让黛玉,以林家资财的名目,存入银库。贾珍在淮扬一行后,却又回头关心起了理家的事,计算家中银钱出入,为长久计,总要有开源之举。</p>
宝玉干脆将贾赦、贾珍、贾琏和凤姐聚到一起,共计长短,定下一番章程。</p>
之后,由凤姐将宁、荣二府在金陵城中的商铺统筹合一,又增开若干,胭脂铺子、绸缎庄、粮铺、文房铺子、酱园、蜜饯铺子、乐坊、酒楼、药铺、旧货货栈等等,总有近三十处,无一不全,加上凤姐先前所设的金银铺子,将国公府对面的民宅盘下,一字儿排开。</p>
此外,又另设一个采买总行,不是三五年一用的稀罕物事,或是特定的珍品,都由采买总行买办,专人管事,银钱账簿另设。此后,凡是宁、荣二府需要的日用物事,都必由自家铺子采买,不独采买,便是旧物变卖,也只能去自家的旧货货栈,唯有一样,牙行却是不沾的。</p>
此次宁、荣二府在金陵产业的变革,所需银钱都从宁、荣二府官中出。宁府存银十二万余两,荣府存银二十八万余两,皆由凤姐支用。</p>
宁府可由贾珍独断,但荣府当家的毕竟是贾政,不先禀明贾政是不可能的,贾琏往京中书信往来一个月,才得了首肯,凤姐才正式主掌此事。</p>
元春自上回一曲惊人后,常在荣府旧园,与老先生们论学,由旁听而至升座,由奏乐而至讲学,渐次隆崇,期间,明悟诚之道,而成儒家门徒的,先后又有七人。</p>
宝钗近乎每回必去,论学时多有独到之见,却又常有凝眉难断之时。</p>
宝玉见之,心喜宝钗思悟渐深,终不曾枉费才情,因而宝钗每有疑难,宝玉必定细细分说,犹恐有不到之处。</p>
宝钗见宝玉大违往日行事,竟耐得住往旧园听讲,初时还以为是因自己的缘故,不过三五日,又觉非是如此,就对宝玉道,“宝兄弟既有如此笃学之心,往日又为何不稍稍用心?”</p>
宝玉道,“至诚之道和官学,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宝姐姐应是知道的。”</p>
宝钗本来有心要说什么,诸如“虽是如此,但也不妨做做样子”,或是别的什么话。宝玉早知宝钗的性情,早已是静候聆听,一副了然的样子,偏偏垂目于地,不去看宝钗。</p>
宝钗一见这情状,心中一亮又一暖,近乎感同身受地知道,宝玉是知道自己和他性情不同,却又顾惜情分。到了嘴边的话,终究是说不出口了。旋即,宝钗反倒微微一笑,明媚生动,只问些宝玉起居饮食的事,自此以后,也再不劝宝玉仕途经济的话。</p>
又几日,宝钗发觉,其实宝玉对老先生们旧园所讲,早便无有不通的,与自己同往,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答疑,终究还是因自己的缘故,因而对宝玉又多了一层亲厚。</p>
因为凤姐忙于商铺之事,两府内事,恐难周全,宝玉便请宝钗接手,主持两府内事,又请王夫人说和。王夫人自然乐意推她外甥女上位,和宝钗又是一番引为腹心的嘱托。</p>
宝钗本已应了,但宝玉却不放心,又去请了元春,道,“我和母亲,请宝姐姐理家,其实与礼不合,以宝姐姐人品,本来是不会答应的。只是因我的缘故,念着金玉良缘,委身应下罢了。但若以此心理家,自然是处处与人为善,和光同尘的,这却大违初衷。”</p>
元春因而去请了宝钗,道,“上次文会,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早前几次,又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意思都一样,我们为何拆成两句,重复说它,宝妹妹可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