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公元前212年的秦国阿房宫,如今残存的遗址,就在西安西郊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带,不用说也知道“阿房村”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怎么一回事了。</p>
“废墟”这种东西,无论年代久远,一般来说对于考古研究已经意义不大了,即便是北京圆明园的废墟也是如此,这种东西充其量给你留个正负零已经很不错了。</p>
到达现场之后,徐紫翎也就更加无奈。</p>
因为到处都是那种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是现代人为了旅游经济而追加制造的各类产物——兰池宫、漆河、上天台、磁石门、祭地坛、上林苑……五脏俱全的阿房宫建筑集群看得你眼花缭乱。</p>
就拿这个“磁石门”来说吧,官方介绍得有鼻子有眼:“磁石门是秦阿房宫的北阙门。遗址在三桥镇武警部队工程学院内,约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p>
因‘累磁石为之’,故称磁石门。</p>
作用类似现代的安全检查门。</p>
一是为了防止行刺者,在入门时以磁石的吸铁性能使陷甲怀刃者不能通过;二是为了向‘四夷朝者’显示神奇使其惊恐却步,不敢有异心。</p>
故亦曰:‘却胡门’。磁石门是在秦始皇兼并六国后营造的。</p>
反映了秦国高超的科学技术水平。这在天朝乃至世界历史上尚属首创。</p>
重现的磁石门是根据有关史料和苑区地缘特征营造,高13.2米(从地平线到屋脊),东西长20.4米,南北跨度12.7米。”</p>
“有病!”徐紫翎愤愤地骂了一句,“这不瞎扯淡么,战国末年只有农夫和普通士兵才用铁器,真正有身份的刺客都是青铜高端品作业,还‘累磁石为之’呢!把磁石堆成一座山就能增加磁力吗?一群白痴!”</p>
“体谅一下旅游创业者的艰辛吧,”照元大师倒是很平淡,“能想出这些点子人家也算是煞费苦心了。”</p>
而真正有价值的遗迹,就是一处土石夯,名为“上天台”,按照官方介绍,现在西安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基,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全用夯土筑起,当地人称为“始皇上天台”。</p>
阿房村西南附近,夯土迤逦不断,形成一长方形台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当地称为“郿坞岭”。这两处地方是阿房宫遗址内最显著的建筑遗迹。</p>
果然,就是一处正负零的废墟罢了。</p>
在照元大师的带领下,徐紫翎绕过“上天台”,走进了阿房宫秦汉文化村的一处小型博物馆。</p>
“老衲兼任此处的馆长。”照元大师笑着说,随即招呼工作人员接待。</p>
“这种废墟,即便是段天鸣这样的考古专家来了,也只会气得直跳脚,根本没有什么价值啊。”徐紫翎抱怨说。</p>
“所以,你还是来馆里看看发掘资料比较靠谱。”照元大师打开了几本考古年鉴,“你看,这就是我给你们找到的线索!”</p>
年鉴记载,当人们终于等来有史第一次对“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掘,尤其是,当人们热火朝天于“项羽烧没烧阿房宫”论战不休时,那如诗似幻般的阿房宫,真的有过吗?</p>
当时曾参与第一次发掘工作的天朝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毓芳,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曾抱怨“连日来已被国内个别所谓的专家弄得头都疼”。</p>
提起近来阿房宫遗址考古成果发布后引来的是是非非,她说:“我可以肯定并且斩钉截铁地说,阿房宫前殿遗址没有发现被大火焚烧的痕迹,项羽当年烧的是秦咸阳宫的建筑,而不是阿房宫的前殿!”</p>
就如同项羽的魂魄喊冤叫屈那样,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天朝秦代重要宫殿建筑阿房宫是被西楚霸王项羽付之一炬的。而直到开始发掘的时候,考古专家从阿房宫遗址发掘现场一直没有找到炭灰的痕迹,才初步断定阿房宫并非毁于大火,从而排除了项羽“纵火”的嫌疑。</p>
照元大师挠了挠头,解释说:“我后来也想,阿房宫可能是基础打好了,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建筑施工仅仅完成了正负零,但宫殿没有完全盖好。当时修阿房宫不到一年多,秦始皇就死了,劳动力被拉去修骊山陵墓,但是陵墓没修完,秦二世就垮台了,阿房宫的活也就没完。那既然只是一个地基,项羽为啥要来‘烧’?”</p>
“会不会是,焚烧的痕迹经过千百年的消磨,已经看不到了?”徐紫翎问。</p>
“不可能,我们就用距离它最近的汉朝来对比,汉代长乐宫的遗址,东汉末年,长乐宫也和汉代其他宫殿一样,逃不过被焚毁的命运,同样两千多年过去了,那里被火烧过的痕迹却仍然历历在目。”照元大师反驳道。</p>
“按照千百年来的传诵,项羽火烧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徐紫翎喃喃的念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