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才之前参加过几次乡试,有很多经验,也遇到过一些问题。第一次参加乡试,往往是很难考中的。因为考场规则、环境上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p>
有一次,考试正逢秋雨,气候非常潮湿寒冷。更重要的是,受限于古代的纸笔材料,还会影响试卷的书写。有经验的考生往往会准备好两张油布,铺开固定在考棚顶上,以及用于保护试卷。</p>
和吕轻侯一样,广大学子也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乡试。考生们的家里人在这个时间也不会闲着,一些稍有权势的人家,更是各显神通的打探主考官之事。</p>
乡试的正副主考官皆有朝廷指派,另由各省地方官员襄助。要知道主考官不仅要为乡试出题,更是一手掌控士子们的取录之事。若是能提前知晓主考官的情况,士子们便可提前有所准备,加以研究考官对文章的喜好,应试之时,亦可投其所好。这对考生们来说绝对是个大事。主考官的人选,一般不会很提前公布,大多是乡试即将开考之时方才会正式公告各省衙门和士子。</p>
原剧中,郭芙蓉帮莫小贝写文章,叫做《孔贼》,恰好白马书院的先生认同老庄(道家)而非孔孟(儒家),歪打正着。如果正中阅卷人的下怀,被录取的机会就大得多。</p>
一些有权势的人家,当然是想方设法打听。到了殿试的阶段,大小官员往往都怕皇上追究,不敢徇私舞弊。但是乡试及以下,就有人铤而走险。考官以权谋私,考生也是挖空心思。</p>
稍次一些的,和考官没法搭上关系,但是还可以设法了解。寻到主考官曾经的文章,研究考官的偏好。吕轻侯目前就是出于这一层次。</p>
而最差的,一些靠举家甚至举族之力来读书的寒门子弟,大多难以准备什么。连主考官所著的文章或书籍都买不到。大家都有同样的想法,皆是想要研究考官的偏好,因而主考官名字一公布,全部一涌到各大书肆里去买考官的书。再普通的书,也是洛阳纸贵,水涨船高。</p>
乡试的主考官基本都是翰林院或内阁学士出身,打听起来并不难,也都有比较明确的著作,或者相关资料。一旦买到资料,就会自己珍藏起来,守口如瓶。毕竟乡试取录名额有限,每一个参考的士子那都是竞争对手。恶意买断的也会有出现。</p>
吕轻侯准备了一部分行李,其余的到了考场附近都可以买到,只是稍微贵一点而已。这次赶考的地方并不远,就在山西省内。</p>
山西设省于明朝初,太原当时不仅为山西“省会”,也是明代九边重镇之首,而太原府更曾是辖有6州22县的大太原。左家庄大概再山西省最南方,租了马车,一路向北就能到。</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今日出发的还有许多学子,有骑驴的、坐轿的,还有搭船走水路的。如西门庆曾赴东京陛见,“一路天寒坐轿,天暖乘马”。都是常见的交通方式。</p>
一路上,吕轻侯也观察着周围环境。到了开阔处,放眼望去,真是山川险固,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之前的吕秀才,往往在路上还继续看书。对于路途中的景色,沿路的农田、低矮的房屋不屑一顾。“八月桂花遍地香”,大自然中不知名的鸟啼虫鸣,野花野草有的已经枯萎,有的恰正开放。</p>
前世坐高铁,路边经常是一些农田,花草树木,可惜速度太快看不清,只能闻着车厢里混合了泡面和汗水的气味。现在坐马车,虽然有些颠簸,但正适宜欣赏沿途风光,感受大自然的气息。</p>
路途遥远,不是一天能走完的。吕轻侯中途在平阳府休息。山西最北为大同府,中为太原府,最南为平阳府。在中间还有一些小的州府,如汾州,是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由直隶州才升为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