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得很大,持续的时间却不长。</p>
天空放晴之后,官船再次启程。</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阳光透过窗楞,撒在室内,伴着雨后的清爽,连心情都似飞扬起来。</p>
出了广西,进入湖广。</p>
一行人换乘马匹,非必要不入府城,只在驿站歇脚。</p>
连日赶路,终于在八月底抵达应天府。</p>
队伍到南京时,已是初秋。</p>
南京城门外,排着两列长队,从衣着打扮推断,应该是北边的鞑靼女真部落头目进京朝贡。</p>
观察旁人时,孟清和也成了别人的观察对象。</p>
城门前的朝贡队伍突然起了一阵喧闹之声,三个穿着皮袍的壮汉调转马头,向孟清和一行驰来。</p>
距离十步远,壮汉们翻身下马,行军礼,为首壮汉道:“泰宁卫千户乞列该见过伯爷!”</p>
孟清和愣了一下,看着壮实如小山一般的汉子,一时间没记起他是谁。</p>
只是听到泰宁卫,却不能不出声。</p>
身为大宁镇守,朵颜三卫都归他管。虽然三卫一体,统称兀良哈,内部却分为不同的部落,互别苗头不是稀奇事。如果不是朝廷压着,哪天挥刀子互砍也不是不可能。</p>
“先起来。”仔细看着乞列该和他身后的两个壮汉,孟清和皱眉,没一点印象,他的确没见过他们,“你们进京是为何事?”</p>
“回伯爷,上个月,卑下接替父亲成为部落头目,此番进京是为向天子朝贡。另有要事需禀报朝廷。”</p>
“要事?”</p>
“是。草原上传来的消息。”</p>
乞列该没有多说,孟清和颔首,知道当下不是说话的时机,地点也不对。</p>
“先进城。”孟清和道,“进城后,你先带人去见过鸿胪寺卿,到会同馆住下,然后到兴宁伯府来见我。”</p>
“遵命!”</p>
乞列该领命回到了队伍中。</p>
孟清和转身回到马车前,将情况大致告诉了朱能。</p>
“既是泰宁卫千户,贤弟此举并无不妥。”</p>
作为大宁镇守,泰宁卫的要事,孟清和有权也应当知晓。否则,天子问起,摇头三不知,乐子可就大了。</p>
没等太久,孟清和和朱能的队伍就到了城门前、</p>
查验腰牌和路引的城门守军很快将腰牌递还,行礼道:“见过国公爷,伯爷!”</p>
经过城门,孟清和意外发现,士卒尽职尽责,丝毫不敢马虎,佩木牌的小旗却是站在一旁,口中念念有词,对本职工作一点不上心。</p>
孟清和蹙眉,他本不想多管闲事,可按军令,这名小旗该打二十军棍。</p>
“刘百户,你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或许是有原因,总不能冤枉了好人。</p>
刘百户领命,上前询问,了解实情之后,一脸的不可思议。</p>
“回伯爷,此人在念经。”</p>
“再说一遍?”</p>
“他在念诵佛经。听旁边人说,自被凋来守城门,他一直是这样,成日里念经,对外事一概不问。”刘百户也是费解,这样的人会是小旗?简直是给军汉抹黑!</p>
孟清和无语。</p>
想念经可以,轮值回家,随便怎么念。可在当值时这样,就是-玩-忽-职-守。说句不好听的话,拿钱不办事,压根对不起朝廷发的军饷!换做后世,一样说不过去。</p>
况且,城门可是京城的脸面,来到南京,第一眼看到的不是皇宫,也不是内城,就是城门!</p>
这样一个人出现在这里,让国内百姓和番邦使节看到了,心里会怎么想?</p>
孟清和拧眉,他不相信南京的官员不知道这件事,御史给事中整天盯着朝中同僚,就没发现城门下这一亩三分地?</p>
还是说,有所顾忌?</p>
孟清和眉头蹙得更紧,有心先放下,查一查这人到底是什么背景,可看他穿着袢袄却一副老僧入定的样子,委实憋气。</p>
想想出生入死的边军,剿灭倭寇的卫军,在丛林和水网间搏命的征讨安南大军。</p>
哪个明军的袢袄不是由敌人的鲜血染红?</p>
此人身在金陵之地,不需要上阵杀敌,却连守城门的事都做不好?</p>
说他多管闲事也好,怎样也罢,总之,这个小旗必须处理!</p>
“贤弟。”朱能叫住孟清和,道,“刚回京,行事谨慎些好。”</p>
孟清和却摇头,道:“多谢国公爷的提醒,这人必须处置。”</p>
自国朝开立,各地边卫轮换-抽-调,同应天卫军共同戍卫京城。</p>
永乐五年,正逢顺天府官军入京戍卫。如今是魏国公在顺天练兵,可北京镇守依旧是沈瑄。</p>
顺天府卫军出了差错,沈瑄岂能独善其身。</p>